国家法律

标题    全文    标题或全文  |   精确查询    模糊查询
标题:
全文:
制定机关:
全部
文号: 例如:国税发 2009 2号
公布日期:
格式:yyyy-mm-dd,例如:2015-07-06
施行日期:
格式:yyyy-mm-dd,例如:2015-07-06
主题分类:
全部
时效性:
全部
    效力等级:
    全部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
    属性标签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flk.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
    (二次审议稿)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四章 馆藏文物

      第五章 民间收藏文物

      第六章 文物出境进境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文物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受国家保护。

      本法所称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下列物质遗存:

      (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古石刻、古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文物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古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称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四条 文物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以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遗存的起源于中国的和起源国不明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古石刻、古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一)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以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出土、出水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

      (三)国家征集、购买或者依法没收的文物;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

      (五)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收藏、保管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

      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第六条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第八条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以下称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市场监督管理、海关、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有关部门、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第九条 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

      第十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

      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依法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

      第十一条 对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有关的文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确保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十三条 国家加强文物普查和专项调查,提高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加强对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的动态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送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第十四条 国家支持和规范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促进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第十五条 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营造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报道,并依法对危害文物安全、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博物馆、纪念馆、保管所、考古遗址公园等有关单位应当结合参观游览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文物保护技术,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鼓励加强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和展示利用。

      国家加大考古、修缮、修复等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文物利用研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有效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第十八条 国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

      第十九条 国家支持开展考古、修缮、修复、展览、科学研究、执法等文物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文物保护的投诉、举报。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三)将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或者为文物保护事业作出捐赠的;

      (四)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五)在考古发掘、文物价值挖掘阐释等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者其他重要贡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时,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

      (九)组织、参与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

      (十)在文物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

    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
     

      第二十二条 在文物普查、专项调查或者其他相关工作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及时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登记公布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出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登记公布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建议。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登记,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在旧城区改建、土地成片开发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先行组织对相关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进行调查,及时开展核定、登记、公布工作,并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未经调查,任何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防止建设性破坏。

      第二十四条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有关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五条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公布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明确管理责任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公告施行。

      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指导、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志愿者等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有关规划,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事先由有关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需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和建设工程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影响程度,经国家规定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二十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依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报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

      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依照前款规定拆除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文物行政部门监督实施,对具有收藏价值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由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本条规定的原址保护、迁移、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保存检索条件
    x
    添加标签:

    给这组订阅条件设置标签名称,可以更加方便您管理和查看。

    保存条件:
    • 亚博88app的合作伙伴
    • 亚博88app
    • 亚博电竞官方网址的友情链接
    分享
    划线
    批注
    分享
    投稿
    划线
    选择文字与已标注内容“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
    重复,继续标注将覆盖上次标注内容
    是否继续?
    微信“扫一扫”
    法信app“扫一扫”
    操作提示
    对不起,您未登录或没有权限,不能进行操作!
    网站地图